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两年一届)于5月28日至29日举行,共有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35所设有电子类专业的本科高校、807个队(本科生组767队,高职高专组40队)分布在8个赛场竞赛,我院共派出11队在北京邮电大学赛区参加了本项赛事。北京市教委高教处近日公布成绩,我院学子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成功参赛奖8项。这是我院自2008年参加此项赛事(北京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开学初,通信系副主任刘刚教授在第一次系会上明确指出要提前做好竞赛相关准备,3月17日通过“E+E创新基地”微信公众平台及负责学生工作辅导员进行了比赛宣传,并在线进行了预报名,随即进行了笔试、面试等确认21位参赛人员名单。接到教务处参赛报名通知后,很快完成了报名工作。赛前培训于2016年3月30日起有序地展开,在我系创新基地,由”E+E”电子设计指导教师赵文深副教授、张震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电路设计、电路焊接、软件仿真等相应的培训,特邀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丹志老师针对竞赛指定平台(MSP430单片机、FPGA)进行了一系列培训指导。
经过紧张的赛前培训,通信系杨慧春、赵文深、张震老师带队于5月27日到北京邮电大学查看考场、检测仪器设备。5月28日一大早刘刚主任前来看望参赛学生,并嘱咐参赛学生不要紧张,正常发挥。8:30正式开始比赛,我院11队参赛选手不畏酷暑,在北邮主楼4个赛场内进行全封闭比赛,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数字表的设计与制作,圆满完成了大赛第一阶段的参赛工作。5月29日8:00开始,由测评专家对各参赛队作品进行测评并对作品进行了评审。
相关组图
本次大赛成绩的取得,与院领导及教务处、资产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2007年以来,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人数逐年增加。参加竟赛不仅对我院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和发展具有示范作用,而且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在电子系统方案论证、电路设计、焊接调试、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高,对他们的就业、考研以及专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也是北京市教委多年以来最为看重的几项赛事之一,是电子信息类各类竞赛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是反映电子信息类学科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本次通信学子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也说明我院电子信息类学科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相信今后我院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将会得到加强,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电子信息类方面的人才。(通信系科技创新基地“E+E” 张震供稿)
附:我院2016年北京市电子设计竞赛获奖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