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在本质上就是党的群众工作,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又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因此,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汲取营养自然就成为辅导员工作中的“必备功课”。
2016年4月26日,艺术与传媒学院召开辅导员学习交流会,主要围绕“《党委会工作方法》带给我们的工作启示”展开交流,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姬世祥主持会议。
姬世祥开宗明义,指出这篇不到3000字经典著作蕴含的科学客观、生动形象的工作方法理论,对于所有在工作岗位上的党员来说都是珍贵的“锦囊妙计”,对于学生工作人员亦是如此。
随后大家结合近期相关工作畅谈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认为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在此时尤当保持态度坚定、头脑清醒,原原本本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全文,扎扎实实结合实际工作,反反复复体会其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大家认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至少能够给学生工作带来九点鲜明启示:
一、“互通情报”,启示我们要注意信息交流共享、防止“闭门造车”。辅导员工作常常是一人面对几个班、上百名学生,个人的思路、风格、方法会给学生带来重要影响。这既能充分调动辅导员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但也容易使工作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主观性和随意性可能增长。因此,辅导员需要经常、主动地相互沟通,特别是不同年级辅导员,不同学校相同相似专业的辅导员之间,都应当“互通情报”,为学生带来更加全面、立体、丰富的教育内容。我们常说的辅导员沙龙、辅导员工作室等正是促进团队交流协作的载体。
二、“不耻下问”,启示我们要拜学生为师、实现共同成长。韩愈有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面对日趋精细化的学科知识和层出不穷的网络信息,辅导员很难做到时时、处处了解学生所想,懂得学生所思,解决学生所惑。是选择性回避这些难题,还是直面不足、虚心向学生请教?答案不言自明。其实,拜学生为师,不仅不会降低辅导员的威信,反而使学生更为亲近和信赖自己。拜学生为师,还体现着辅导员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作风,何乐而不为?
三、“弹钢琴”,启示我们要培养系统思维、善于统筹协调。辅导员工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忙真忙,不论是“千根线一根针”、“多个婆婆一个媳妇”的状态,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辅导、网络引导、危机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研究九大“职业功能”,如果没有一定的统筹协调方法,那就只剩下“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感慨了。习大大曾说,“你手里攥着一千根线头,但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线”,反复强调“总体布局”、“统筹各方”,都是对“弹钢琴”工作方法的形象表述。
四、“抓紧”,启示我们要有钉钉子精神、敢于较真碰硬。“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慢工出细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也容易带来“审美疲劳”之感、“司空见惯”之念,影响工作持续性和深入性。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辅导员坚持“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每一锤都要用力,钉死一个钉子后再钉下一个。每学期、每阶段都有重点工作,只要常跟自己较真、常啃“硬骨头”,我们的业绩自然就会提升,我们的价值自然就会彰显。
五、“胸中有数”,启示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提高理性认识。“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辅导员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不断成长变化的年轻人,对学生个体而言,其学习进度、成绩排名、活动经历都是动态变化的信息,对学生群体而言,更存在种类繁多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大数据环境下,一名学生每时每刻的行为轨迹,一群学生一定阶段的行为特征,都可以通过数字体现出来。辅导员只有把这些数字放在眼前、记到心中,才能摸清实际情况,得出客观结论,以“数”服人。
六、“安民告示”,启示我们要注意工作计划性、做到有的放矢。辅导员经常需要召集学生开会,但让学生人到容易、“心到”却不易。有的会议,时间很长、内容很乱,有的会议,偏离主题、不知所云,还有的会议,干脆就是“唠嗑”。这些无效无聊无用的会议,都是没有做好会前通知、沟通等准备工作,让大家“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意义何在。所以,打好提前量、摆好“靶子”,显得尤为重要。
七、“精兵简政”,启示我们要讲短话、写短文、注重效率。这一点最好理解,但关键在做,既要有决心,还要磨练“提纲挈领”的本事。
八、“力戒骄傲”,启示我们要常思己过、慎终追远。学生的感谢、称赞和祝福,都是辅导员扛起更大责任的动力,而不是沾沾自喜的理由。辅导员大多是年轻人,喜欢听好话,不愿意被批评,可是只要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就会明白,未来的路,终究还是要靠清醒的自知、深刻的自省、严格的自律来走稳走远。
九、“划清界限”,启示我们要做调查研究、抓主要矛盾。一说“划清界限”,别有用心之人就开始阴阳怪气、上纲上线。其实,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所讲的,是要有分析研究的态度,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划清对与错、好与坏的“界限”。辅导员评价一位学生,能简单说“好”还是“不好”吗?解答学生的疑问,能随便说“应该怎样”、“不能怎样”吗?我们只有多研究,学会辩证法,才能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让同学们打心眼里信任、服气。(艺术与传媒学院姬世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