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电子与自动化系近200名新生在辅导员老师闫雪的带领下到图书馆一层参观我院校史馆。这也是学院校史馆迎来的首批观展新生。自动化系副主任郭超老师预约讲解,校史馆讲解团全体成员提前到场,认真讲解,得到师生好评。
值学院十周年院庆修建的校史馆,记录着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成就,是世纪人携手共进的缩影,讲述着关于学院的过往与将来,凝聚着全院师生爱校荣校的情怀。参观校史馆便于新生了解母校历史,增强爱校荣校意识,更快地融入到世纪大家庭里。校园新闻通讯社也全程见证了此行,随机采访了现场的老师和几位同学,受访者纷纷表示此次参观很有意义。
据悉,校史馆将对全院师生开放,尤其将主动承担起新生入校教育的责任,欢迎大家拨打预约电话61225693预约参观。
记者赵晓婧采访辅导员闫雪老师:(根据录音整理)
问:老师您好,您觉得学院创建校史馆有什么意义呢?
答:通过校史馆,让我们看到,我们创业十年以来,学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一员,作为老师也好,作为同学也好,其实我们都是跟着学院一起成长,一起壮大的。通过校史馆回顾这么十年,让我们感受到学院发展当中的不容易,那么也确实让我们觉得在跟着学院一起收获。我在校史馆当中看到了很多,关于学院校名的一些小故事啊,还有我们毕业生的就业率等,使我们更加有信心,我们学院的明天应该会更加的美好。其实,如果没有这个十年校史回顾的场所的话,我想可能我们不能切身实地的感受到这么多的故事和这么多的不易,让我们觉得不管是作为老师也好,同学也好,我们肩负着我们学院继往开来的重任,要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把我们学院建设好。
问:您觉得咱们今天组织新生参观的意义有哪些呢?
答:我觉得对他们来讲,最大的一点呢就是观展之后让他们有意识继承我们所有师哥师姐的优良传统。非常优秀的东西需要一种传承,那么这个传承需要我们的学生们切身体会,切身感悟。尤其是每个讲解的同学给予我们这么详细的一番讲解之后,我们会思考我们应该传承延续下去的部分,同样我们自身也需要做更多更好的创新,在经历创新与传承后,我们将做得更好。
问:那您觉得观展后您印象最深的版块是哪里?
答:除了能够更好地更全面的了解我们学院的发展、建设历程以外,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部分,我觉得那个部分的寓意非常好,给我们同学一定的启示。另外,在这里,我们通过视听相融的方式,使同学们更多的体验、参与,从而更好的去了解每个系,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印象蛮深刻的,尤其是这个主题特别好。除了这个之外还是感觉到,我们校史馆讲解的同学特别特别的敬业,给我们的讲解非常到位,非常细致,对于同学们的提问也是,每一个讲解员都是非常热情的与我们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同学能真切实意的去感受。另外,校史馆还依靠高科技,比如说这个翻书,还有影像的方式让大家更好的去了解学院,因为可能大一的孩子们对于我们学院的整体情况不是特别了解,通过视听、图片,以及讲解员非常风趣幽默的直观表达,可以使我们学院的方方面面映入到我们的眼帘。
记者赵晓婧随机采访观展新生:(根据录音整理)
问:同学你好,参观校史馆后,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版块?为什么?
答: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答:就是布满奖状的那个版块,让我非常的震撼,除了这个就是刚进门的时候,那里讲了我们学院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北京市举办的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独立学院,觉得我们学院很牛。
答:视频宣传那个版块给我印象深刻,那个航拍的片子做得非常好,有好莱坞的感觉。
答: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那个版块吧,我觉得挺吸引人的。
答:我感觉尽管学院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吧,但是依然能看到学院对于我们发展的很多支持,包括各级学生组织的建立,包括本部也给支持,能看出来机会还是在这儿的,什么去交流啊,去本部的一些活动啊,我觉得这些都是机会。印象最深的版块还是刚才那个由航模去进行航拍,去剪出来的那个宣传片,那个宣传片的剪辑确实不错,包括后期修复我也感觉不错,就是说把咱们学院非常非常棒的一面展示出来了。
答:印象最深刻的是学院的基业发展,感觉学院的发展都挺艰辛的,连校名都改过好几次,又搬迁校区啊,又申请学士学位授予啊。
问:那你觉得本次观展有什么意义呢?
答:能了解学院的历史,了解了关于一些旧校区的故事,了解许多新的东西,关于学院的。
答:使我感觉到学机械的也不一定就是死脑筋去学习,也需要创新,需要去思考,而且这次参观能让我更加地了解了我们学院,作为大一新生,我觉得能增加我对学院的感情,然后更加有亲切感,归属感。
答:我感觉到以后得多参加一些活动,能为学院争光的,能拿奖项的,要尽量去为学院争取,把咱们学院这个牌子做得越来越大,争取让学院的名声在外,真正的成为跨“世纪”的学院。
答:可能是“明志”吧,发现有一些追赶的目标,就是说让我知道有些更优秀的人等着我去追上他们的背影,去超越他们。另外我关注到更多的可能就是学院注重那些应用型,科研型的东西,包括对动手能力,对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我觉得这可能是以后我个人发展的目标或者是方向。
答:主要是了解了咱们学院的历史嘛,更好的认识咱们学院。
答:对学院更了解,然后感觉学院挺厉害的,虽然作为三本但是在北京市能跟其他的重点学校相媲美,感觉学院很了不起,然后也让我为这个学院感到自豪。
追问:那你看到了关于你们系的展示,对你们的专业有什么新的理解吗?或者说收获了什么?
答:对所学的知识如何运用,我觉得可能是这个学科的灵魂所在,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运用之间的联系紧密,这很重要。当然能力是锻炼出来的,就像刚才看到的一些参加大赛的学长,我觉得他们可能刚开始的时候能力也会有些欠缺的,可能在参加大赛的过程中,通过包括导师,包括自己的一些努力,然后水平渐逐渐的提升,然后做到了很好的成绩,或者说超越了一般人认为优秀的标准,然后成为一个新的标杆,这对我也是起到了鼓励的作用。
因为目前是大一嘛,电子与自动化系其实到后面是会有很多的分支的,包括工作也有很多的不同,大一我觉得可能更多的只是一些基础课程,当然也会有一部分专业课,但是我觉得这部分专业课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毕竟这个专业以后可以干的工作、可以接口的工作会有很多,所以几乎每个专业课都需要会用到一点儿,我觉得好好学习专业课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假如说你要问我对这个专业的认识,或者有什么别的更深入的了解,我现在还做不到,因为我觉得现在可能是一个2.0版的高三吧,然后更多的去积累,更多的去发现。
答:感觉我们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刚才看这个校史馆的时候我就觉得,三本院校也有一流的人才,就是这个意思,反正咱们院校也培养出来首个拿英国号角奖的中国人了,很不错,我很佩服他。
(校通社记者赵晓婧供稿 林冠宇摄影)
校通社记者现场采访辅导员老师
同学们有序参观校史馆
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观看航拍宣传片
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体验“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展项
同学们认真观看展柜内的展品
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体验电子翻书展项
一名新生打开师兄手绘的世纪地图仔细观看
校史馆讲解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