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荣获新华网2015年度·中国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称号,新华网特别采访我院党委书记谢苗峰。
采访现场
主持人:各位新华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5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活动,现在作客我们访谈间的是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党委书记谢苗峰谢书记,欢迎谢书记!
谢苗峰:你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咱们学院获得新华网“2015年度·中国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奖项,恭喜学院,那么首先请谢书记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院的具体情况吧。
谢苗峰: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以下简称世纪学院)创建于2005年,是由北京邮电大学和社会投资商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也是目前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京举办的独立学院。众所周知,世纪学院的母体学校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通信为特色的大学,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具有全通信研究能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被誉为“信息黄埔军校”。北京邮电大学经过60年的发展,不仅拥有了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信息通信领域专家学者,为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从追踪、尾随到与发达国家同步的跨越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为国家和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信息通信人才,有力支撑了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大发展,大幅提升了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世纪学院作为北京邮电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从创建起天然注入了母体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基因,是一所以电子信息为主要特色,工、管、文、艺协调发展的独立学院,同时也传承了母体学校产学研用融合的优良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励志、笃学、致用”世纪学院校训,聚精聚神聚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应用型大学和特色鲜明的工程师学院。
主持人:面对很多独立学院进行转设,您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有哪些看法?
谢苗峰:现在在独立学院圈子里,大家对转设众说纷纭,所持态度也不尽一样。目前据说东北三省步伐走的更快一些,大部分独立学院已经实现转设。但独立学院办学形式多样,有的是和企业联办的,有的是和政府联办的,也有的是母体学校主办的,举办模式和方式不一样,所以对转设也持有不同的想法。我个人的看法:政府在出台政策时不宜一刀切,各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转设不转设,多样化的教育生态更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原因如下:一是独立学院还比较年轻,办学历史相对来说依然比较短,办学经验积累、师资队伍建构、办学资源滚动建设,特别是大学办学理念与文化精神的沉淀与自我迭代都需要更长的时间,要想在短期内就依靠自身力量办出高水平似乎不太现实。就如孩子学走路,一开始需要大人帮忙扶持,逐渐再放开手,自己走,这是一般规律。办教育也是如此,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而且这也是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独立学院的初衷,希望借助母体学校优势,一开始就从较高起点办学,而不是从0到1的白手起家式的发展,从而弥补当时我国高等教育数量和资金不足的短板,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接受较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期盼。二是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对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迈进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共识。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格局看,大体有公办院校、纯民办院校、介于公办与民办之间的独立学院三种类型,从更好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视角看,必须构建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而三种类型的院校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生态体系。在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下,三类院校可以发挥各自办学体制机制优势,既同台竞技,又相互借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同发展。此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的是教育本质问题,即如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关键。进一步说,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借力借势发展和合作发展。从世纪学院10年的办学实践看,正因为借助和整合了母体学校的学科专业资源、人才资源、智力资源、校友资源乃至企业资源,世纪学院才得到了长足发展。基于此,从有利人才培养和学院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关于世纪学院是否转设,我个人观点倾向于目前不宜转设。
主持人: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个院校也积极响应,世纪学院如何结合自身情况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谢苗峰:“双创”概念是基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也是基于我国特有的现阶段国情提出的,实际是表明一个国家的态度和要求。大家对创新驱动发展都有一致共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换句话说,一个国家要成为创新型国家,从根本上要把创新作为一种基因植入这个国家去才行,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形成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
创新驱动,与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说到底创新是人的创新。学校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因此更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起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下更多更大的功夫。我个人理解,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将“双创”落地,取得实效是关键,其中如何通过有效举措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更为关键。有专家提到创新不是教育出来的。我对这位专家的提法进一步阐释,就是要彻底打破现有课堂完全以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如果现有教学观念和模式不改变,把“双创”简单的以课程方式植入,有时很好的想法通过传统的模式承载,会造成错误的延续,“双创”也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世纪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院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也积极鼓励支持部分同学实现创业梦想。学院建有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下设七类工作坊,共计12间工作室。采取“学生自主,老师引导”方式,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院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近50万元。我们有一个毕业生叫蔡星,他和同学成立了一个“白菜帮工作室”制作微电影。在2013年,他们制作的片子——《寻找》获得英国号角奖,他是第一个拿到这个奖的中国人。学院还参加了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基金项目,也准备借用这个基金和专业人才来扶持和指导学生们去创新创业。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学院聘请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0位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MBA中心学员和企业兼职教授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实现校院合作,携手推动创新创业活动。
主持人:今年我们获得新华网“中国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奖项是社会对我们学院的肯定,对于未来的发展您有哪些规划?
谢苗峰:世纪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疏解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召从大兴搬到了京北延庆康庄镇。新校园非常漂亮,用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坐落在“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河之滨,空气清新,宜居宜学宜研”。学院现有校园面积500多亩,此外与学院一墙之隔还有800亩政府预留土地。目前我们协同母体学校北京邮电大学正在积极与当地政府协商,共同建设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建成后,大批绿色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将有效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发展态势,这无论是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实质提高,还是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都将产生强有力的驱动力。此外,学院搬迁至康庄镇后,与康庄发展建设融为一体,我们的图书馆、体育设施免费向全体社区居民开放,我们教师的科研技术与成果与当地企业需求对接,我们的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服务,康庄正逐渐变成了一座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世纪小镇”。我们希望有一天因为我们世纪人的融入,康庄小镇真的可以和牛津小镇、剑桥小镇一样,彰显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关于世纪学院未来的发展,我想可以用三个标签来表述:
一是“互联网+”。紧紧抓住“互联网+”时代机遇,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学院现有的15个专业就有13个专业和互联网相关,比如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物流工程、数字媒体类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都和互联网紧密相连,结合人才培养的这一专业优势和强劲的社会需求,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大有可为。
二是 “应用型”。我们定位是要打造一所特色鲜明的工程师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做大做强实业才是本。目前中国传统产业面临转型、调结构和提质的“爬坡过坎”关键期,急需大批有创新力的工程师,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和社会普遍认同上,工程师似乎比学术型人才档次低一些,很多人不愿意选择工程师职业。事实不然,为什么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能在世界制造业内走在前端,因为这些国家拥有大批高素质创新性工程师,此外工程师的薪水也非常高。例如法国的精英教育不是学术型教育而是工程师教育,德国至今任然践行“二元制”和“学徒制”教育模式。以上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结构性调整,补齐工程师教育的短板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对于世纪学院这样一所以应用型为主的学校来说,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将围绕“应用型”做文章,把应用型人才培养这篇文章做好做出特色。
三是“国际化”。国际化是我们世纪学院第三张品牌。目前学院与法国、德国、芬兰、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些院校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位授予、学生访学、教师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成功的经验。为什么要走国际化道路呢?因为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国际视野,而且在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师方面我们仍然经验不足。因此,我们要实现开放办学,要与在工程师教育领域做的有影响力的诸如德国、法国等国家进行合作,学习、借鉴、融合,从而持续提高我国工程师培养质量。我们在合作中,不仅要关注它的工程师学院内部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问题,更要关注的是工程师学院与外面企业网的如何融合问题。上次我和法国里尔教育集团在会谈时,其主席说,是否合作得取决于你外部是不是有庞大的企业网的支撑。说明他关注的重点在于人才培养与企业是否紧密联系。目前,学院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华为、中兴,亿阳信通、神州泰岳等信息通信“领头羊”企业都有很好的合作方式,与亿阳信通合作建立了“亿阳班”、与中兴合作建立了“3G学院”等。我们未来将一如既往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来支撑人才培养。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扩大深化与法国、德国等工程师院校合作模式,将这些与院校合作的企业引驻到延庆来,一方面有力促进延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
主持人:也希望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非常感谢谢书记接受我们的采访!
谢苗峰:谢谢主持人!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