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要闻

聚焦新技术新业态,共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发展

7月8日下午13:30,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在明德楼224会议室成功举办“新技术新业态背景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主任刘刚主持,学院院长谢苗峰、党委书记王常军、副院长夏素霞、总会计师王雪春、院长助理周伟出席会议,多位校内外专家、企业代表和通信系全体教师参会。会议围绕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校企深度合作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235a9aebf33802e2d1d3db6dcea157a.jpg 

会议伊始,通信系教师分享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通信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吴娱提出“传承‘大先生’精神,铸就育人新格局”,强调师德师风,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通信系主任助理李雷远分享课程思政与专业融合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任国芳副主任提出分层教学方案,满足不同需求。刘刚主任汇报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转型,强调重构目标、优化体系,强化实践与跨学科能力,推动教师能力提升。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田晓刚经理指出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提出多项校企合作建议,推动人才共培。

image.png 

image.png

会议围绕人才培养展开深入讨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通信与导航卫星事业部张珂副总师指出应加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低空产业工作委员会赵强主任提出“3331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北京低空产业科技有限公司黄中波总经理针对低空产业技术挑战,建议校企协同育人,实施分层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低空产业工作委员会赵国栋副秘书长强调资本支持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倡导校企多元合作。中祖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田均洋总裁指出青年人才内驱力不足问题,建议通过分层培养强化执行力。金戈大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赵羽总经理分享了校企合作经验,提出工程化培养与产教融合考核机制。外语系主任蒋立辉和基础部教研室主任黄友霞两位老师也分别介绍了跨学科合作成果及数学课程的基础支撑作用。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路径。

 

王常军书记肯定了本次大会的研讨成果。他指出,通信类相关企业最关注的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应从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教师能力转型出发,人才培养需理论结合实践,推动分层次、多学科融合培养机制持续深入。他呼吁后续要有更深入的人才培养研讨,希望继续邀请专家共同推动相关工作。

夏素霞副院长围绕新技术背景下人才培养提出三大关键问题:强调加强毕业生职业稳定性跟踪,深化“双师共培”机制,推动教学方式创新。

院长助理周伟强调通信专业作为学院重点方向,推动校企共建高水平教学团队,打造行业标准与职业证书,肯定此次研讨会为专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image.png     

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全体与会教师合影留念。校企双方通过本次会议交流了思想、凝聚了智慧,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不仅把脉了当前教学工作中人才培养的堵点、痛点、难点,更共同谋划了破局之策和发展路径,全力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为新技术新业态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通信与通信工程系刘雅萍 供稿/综合部 编辑)